10月10日下午,在南海校区教学楼B212教室,校党委书记朱孔军以《勇担时代使命,争做“三有”青年》为题,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学习体会为纲,结合学校发展、南海校区未来规划、新时代对大学生的使命要求,为南海校区50多名2020级本硕新生带来一堂生动精彩的思政第一课。
从规模最大施工最难的港珠澳大桥,到孙中山提出而在新中国得以实现的南水北调工程,再到疫情期间赴武汉一线的上万名医护人员,朱孔军通过图片展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鲜活的案例,带领同学深刻体会我国国家制度的优越性、坚持党的集中领导的优势、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在谈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实践意义“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指南”时,朱孔军有些动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才能成为现实,而你们这一代青年,迎来了实现这个中国梦的最好契机!对比中国的过去与现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地位的提升。”他指出,“南海校区是华南师大推动国际化合作的重点,南海校区学子在这样一个与国际平等交往的环境下学习,是更有利于发展自身从而实现中国梦的。”
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也上升到前所未有的地位,着力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新形势、新使命,高校必须就如何适应国家战略部署的转变作出自己的思考和行动。朱孔军通过梳理华师发展的历史,指出华南师大从来都是贴近时代的脉搏、抓住机遇、顺势发展,才有今天的成就。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建成教师教育优势突出的创新型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推进学校向“研究型大学”、“创新性师范大学”、“世界高水平大学”的三大转变,力求建成“北上广”三足鼎立的师范大学新格局。朱孔军特别提到,南海校区发展历史虽然不长,但却迎来新的增长极的机会,也迎来助力华师跨越式发展的机会。在2019年7月6日,广东省教育厅、佛山市人民政府、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华南师范大学签署了四方共建南海校区的协议,推动新工科建设和交叉学科等专业建设,建设与佛山南海产业相匹配的专业,培养对口高素质人才,深化产学研合作。朱孔军指出,“华师是一个具有好传统、好老师、好榜样、好平台、好环境的学校,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在分析新形势下高校承担的新使命,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朱孔军勉励同学们要胸怀“两个大局”,服务“两个百年”,争做“三有”青年。朱孔军结合华师学子的感人故事,指出理想信念是大学生成人之“基”、本领才干是大学生成事之“要”、责任担当是大学生立身之“本”,作为新时代华南师大的学生,只有把自己置身于时代需求之中、勇担历史使命,才能真正实现成长成才,才能达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通过这堂课,新生们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同时增强了对华师建设世界一流学科、高水平大学和南海校区未来建设的认识。互动环节,同学们纷纷就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学校的发展、南海校区相关学院发展前景等问题与朱孔军展开了热烈的互动交流。
“在上思政第一课之前,我没想到内容会这么丰富;在上完这堂思政第一课之后,我不仅对‘习三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更加坚定了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想信念与决心。”来自城市文化学院2020级研究生黄惠娟表示。“朱书记接地气地给我们讲述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理念,同时也和华师的辉煌岁月、南海校区的现状与定位以及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有很好的结合与联系,我受益匪浅。”来自职业教育学院2020级研究生易文扬如是说。在第一课结束后,在场的同学都有所收获与感悟,新一届的华师人将会争做“三有”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成为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高素质人才,用青春书写奋斗的篇章。